五律的四种格式: +}9L
Eq"
.
$
由于格律是的格式比较枯燥,所以我们在讲格式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知识,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来看,她是采用的反学法,就是先学格律诗,后学古体诗。我们也采用这个办法。 R21/6T}
7v=AF@RP6
大家以前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词汇,说某某的作品不合格律,又或者说这个作品某某处出律,也有人听说过这样的词汇如“律句 ” 或者马踢韵一类的,今天我们就讲这个,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律句。 FG>GR_P&>
WX9l[MK
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,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。 ~,>XX9n{I
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,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,称为律句。 J#^<!1ZEA
例如 “月落乌啼霜满天”仄仄平平平仄平。 8_<({mg
我们看下第二四六字的平仄,平仄交替使用。 jWIi*fb
又如 红尘幻若指间沙。这个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GVqHVs
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交错使用的 NHlml<xsl7
这样会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,这个是格律诗语感节奏的一个特点。 #|_A&XG
我们来下格律诗的一个定义。 )W3Yp
i#
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。如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、绝句、词,就是格律诗。每一首格律诗的句数,每一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;其中字的平仄,句的押韵、对仗都有一定的要求。 e S%wcH.0
简单地说,就是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一定要求的诗词。即在平仄、对仗、押韵、定句、定言、节奏和章法等方面符合要求的诗词,称为格律诗词。 lb^^mkP*
格律诗有以下几个特点:每句的字数必须一样,限压平声韵且一韵到底,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。 {950 !k
最常见的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格律诗。 i`IY$o7o7
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五绝,五律,七律,七绝。我们今天主要讲 的是五律。 f6N*?@c
五言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。 wF{i xgh
A、仄起仄收 :(仄)仄平平仄 ZDg.Wmhr
B、仄起平收:(仄)仄仄平平 [uD^gD
C、平起平收:平 平仄仄平 RjiUG-E
D、平起仄收:(平)平平仄仄 "||~u'
括号里的字,可平可仄 C2cT
h'&
如何区分 起收的问题,很简单 看诗的第一句第二字和最后一字的平仄来确定。 Mv[]lccr
由这四个基本句式推演出了 五律、五绝四种格式。我们先来看下五律的四个格式. FM
\=\B!Ka
首句仄起仄收: ^[.m
(仄)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 Io;NXaJ%o
(平)平平仄仄,(仄)仄仄平平。 @I<^U'cj
(仄)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 r*]*O
(平)平平仄仄,(仄)仄仄平平。 'K*U01g>`4
sh;YT/E3
我们来看首例诗 .Bss6u$@
欲下丹青笔,先拈宝镜寒。 Ve$M}eT[
,2fH|_~0
已经颜索寞,渐觉鬓凋残。 o=T(_;
泪眼描将易,愁肠写出难。 IXf
DS"
恐君浑忘却,时展画图看。 ?9iF\&
谁能告诉我,这首诗里,有几个是现代发声为平,古代发声为仄的如声字? #U4~CGX
我通常会说两句话,来概括古典诗歌的写作。第一句是“古典诗歌的写作首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” 8
=F^
这个要求大家使用正确的方法去读古人的作品 l as$P\
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读诗的窍门。首先抛开个人喜好去读古人的作品。这个读诗的窍门是一诗三读。 ($lCU?-
一读:首先要分清是古体诗,还是近体诗。熟悉诗中的典故,了解古典诗歌里的意象。熟悉如何遵循平仄而应用词汇;记住一些韵部里的韵字,记住一些入声字。 ?38G=
w$
Q) L||f:a
要了解到这篇作品的中心是什么。 nua#j
这个有利与新手去积累词汇和运用词汇。 这个是帮助大家积累词汇,积累韵部里的韵字,还有记住入声字的方法 。 }e $(3~g
:ZG)_s H
同样也是增加古典诗歌积累的过程 。 k
Qg^lX
这首诗的韵字,寒,残,难,看 F-_ZE6CYTA
O#<0
{~_p
觉出是入声字 +0@2zQG
时不是入声 J+kCz[
但是 石,十,拾都是 IG7p1mL
时在这里是仄?
0vrI
这个压韵的字是十四寒韵。 VYPad'kf
是平 CsFBGG.LJ
一直都是平 :IR8KUP9
时展画图看(仄)仄仄平平 )%)N<@CX-`
我们刚说了,括号里的字是可平可仄的哦 )aQbd[=&
~:-XNP"Y
我常说韵书不好记,其实韵书不是用来记忆的,是用来查询的。 |f;0I
我们读古人诗的时候,同时可以记住一些常用的同韵部的韵字 %AHZy3Cc9
格律诗唐科举规定,限压平声韵,并且只压一个韵部里的韵字。所以文人也形成了这样的规定,这样的话,我们很难掌握的入声字的问题,可以在平时读诗中得到解决,同时,关于韵字的问题, 6GNFN-uf
我们都知道韵书很难记,虽然说它不是用来记忆的,但是我们写诗总不能走哪带一本韵书吧。所以在我们读古人作品的同时,会记住不少同韵部的韵字。 &E 6h^V?_
我们在来讲下对和粘的问题 "xo*3R'Qc&
W!!w;`+
(仄)仄平平仄, 平平仄仄平。 VD&'H$B9
(平)平平仄仄,(仄)仄仄平平。 ?!<'
(仄)仄平平仄, 平平仄仄平。 6yGKIok
(平)平平仄仄,(仄)仄仄平平。 8Wy\+d
我们把诗中一三五七句叫为出句,2468句叫对句 }wKhwYlDD
BQ!61y( TU
我们来讲下什么叫相对, #;7
Eq
相对就是说,五言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是相反的,七言出句和对句第二四字平仄是相反的 }~c
f5
欲下丹青笔,先拈宝镜寒。下 和拈,下是仄声,拈是平声 |neGD.kL
这个就叫做相对 [.#@#1
哪么相粘是说,第二句和第三句,第四句和第五句、、五言句中的第二字平仄是相同的,七言句中第二四 字平仄是相同的 tWI~v+_
例如 E@4 T
欲下丹青笔,先拈宝镜寒。 ]B_Z}['?
已经颜索寞,渐觉鬓凋残。 EJ)dBr9{TD
泪眼描将易,愁肠写出难。 <r9HkfT
恐君浑忘却,时展画图看。 u+Y3, Tae
B`WV<J+[A
我们以这首例诗为例 IxKHI 9w
大家看下,拈和经;觉和眼;肠和君 F5^aVkw?0
平仄都是相同的 +m4ca
大家看下,三四句,五六句,七八句,每句的第二字的平仄关系 那么相粘是说,邻句相沾。邻句是指诗的二三句,四五句。六七句。 (:AU1
w%
以此类推。 K{8kb>^O
这样的话,我们就不必为这些格式记忆起来很困难而苦恼了。 2tHeDs_!4X
所有的格律诗都符合对粘的要求,根据这个我们记忆这些格式就很简单。对记忆这些格式,大家都明白么? \[Dys
&,8T
如果不明白的话,还有别的记忆窍门。 sV}:DL}%
这个窍门大家只需要课后看几分钟就可以发现 v&@\;
我们接着来看这首诗,我们读这首诗首先要学会两点, "an7}fX
第一了解古人的写作背景,第二了解这诗好在哪?这个通过赏析都可以了解到,这个是第一个例诗,这里简单的讲下。以后的例诗,会不讲这些或者一带而过。 Xc1TM+J
这首诗是晚唐 薛媛的作品,题目是“写真寄外” 薛媛是晚唐人南楚材之妻。楚材离家远游。颍(今河南许昌)地长官爱楚材风采,欲以女妻之。楚材欲允婚,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。 OFOVRX&k
薛媛觉察丈夫意向,对镜自画肖像,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。 6!q{
2
楚材内心疚愧,终与妻团聚。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,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“别依丝萝”的苦衷。 Vz}8*LC<
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,又具体形象:时而喃喃自语,时而如泣如诉,诗情画意,跃然纸上。 #WQsJ8kA)
薛媛觉察丈夫意向,对镜自画肖像,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。 yM"{TT@
楚材内心疚愧,终与妻团聚。 ?@!c{kW/[
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,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“别依丝萝”的苦衷。 wH\= P
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,又具体形象:时而喃喃自语,时而如泣如诉,诗情画意,跃然纸上。 ` 9wuRJJ
bx
c&
KX
诗一开头,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。她提起“丹青”画笔,正想下笔作画。 u'z#X6
hO1T mx&
然而,她犹疑了。 OT6S.'v
Lv_v7f>
不知道该怎么画,还是“先拈宝镜”,照照容颜吧。 n*[0 js
p%r/bqlT
可是一“拈宝镜”,却给她带来一股“寒”意。“宝镜”“寒”的原因,分不清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“寒”的感觉,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。一“寒”字,既状物情,又发人意。 I=YF+I?g
7
be#DT& a(
第二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: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翠,而此刻细细端详,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。 TmI3[@i
|%f*{4x
“惊”是因为“颜索寞”而引起的心理活动。 ?m,\aK6ff
{Np~@=:|
“已惊”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,而此时照镜,更惊觉青春易逝。“颜索寞”,明显易见;“鬓凋残”细微难察,用“渐觉”一语,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。 <K+9HXj
WX>A`
x nq u Z
“泪眼描将易,愁肠写出难。”“泪眼”代指诗人的肖像,“愁肠”指心灵的痛苦。一“易”一“难”,互为映衬。 1fgW6W8
llt4m1w
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,在矛盾对比中,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。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。 /NH^o ;yG
[9]`i}-7
C:=hY}ch
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:“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,送上这张画,让你时时看看我。”“恐”,猜想,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。“浑”,全也。一“恐”一“浑”,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。 R9/K&rrXQ
we
Zk"lq#
失替是 联律中的术语 Z!@t UF+
j/GMGY:-
和律诗中失对一样,如果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同,就叫失对,联中叫失替 yvt{ B>!
初学者,读诗要结合赏析,注释来读。 9{& |